高质量的亲密关系,靠的从来不是完美伴侣!-杭州临平心理咨询为你呈现
没有完美的伴侣,只有更好的自己!
所谓“亲密”就是把我们可以将内心最深处的部分向自己也向他人展现出来,没有任何伪装和防卫心理。
因此,所谓的亲密关系,也就是关系的双方都能真诚地向对方袒露自己,分享自己。
01
长久的“亲密关系”
都要经历这五个阶段
浪漫期
在这一个阶段里,彼此互不了解,只是沉迷于彼此在自己心中的形象,拥有强烈的希望和梦想,对生命充满无限的热情。某种意义上,浪漫期是我们生命的香料。
权力争夺期
在这一个阶段,双方都看清了对方隐藏在美好表面下的缺点,并且试图控制对方,让对方符合自己心目中美好的形象。
整合期
处在整合期阶段的双方,彼此更加地了解对方,并开始见证各自的生命历程,开启两人之间真正的对话。
承诺期
这个阶段的双方非常了解彼此,他们愿意跟对方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互相承诺用分享、坦诚的态度来处理各种各样的状况,能够让关系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。
共同创造期
处于这个阶段的双方,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,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合作,都会成为一种创造的过程,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。
这五个阶段适用于所有关系:夫妻、情人、亲子、手足、其他家庭关系、商业伙伴、朋友。
一个人面对不同的生活面向,有可能处于不同的关系阶段;同一份关系中的人可能各自处在不同的阶段。学习承认这些差异,不加以防卫,并欣赏双方的观点,关系就能持续成长。
下述问句对五个阶段都很有用:
"我想要什么?"
"你想要什么?"
"我们想要什么?"
"我们选择做什么?"
"这些是为了什么?"
各人的答案会决定这个人以什么方式经历关系的各种阶段。所以,追求卓越的关系,其品质会非常不同于追求安全感、权力、性或其他目标的关系。
02
在关系的花园中
绽放真正的自我
在亲密关系中,我们可以毫无戒备,放下防卫,向自己和对方袒露出真正的自己。在彼此袒露的过程中,就可以如实地认识彼此。
最终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在世间万事万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寻找到真正的自我。
当我们能够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,看待对方,看待世界,虔诚接纳生命的所有,无论是好,还是坏。
如何看待“以自我为中心”
许多人误以为促进亲密感和整合的自我中心就是自私,自私是封闭、具有权力的立场,缺乏远见。自私的人是与自己的形象建立关系,碰触不到自我和他人的真实感受。
过度的自尊和耽溺都是自私的现象,并不是这里所讲的“以自我为中心”。
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——
自私的人耽溺于自我的重要性,无法与人建立对话;以自我为中心、自主的人能对别人非常敏感,有所回应。
自私是物化;以自我为中心则产生亲密感。
自私是道德的用语,以自我为中心是定位的用语,两者并不相同。
放下“完美的浪漫梦想”
不切实际地追求某人,希望借此纾解焦虑、痛苦和寂寞时,很容易丧失自我。虽然英俊的王子拯救美女的童话故事不可能成真,人还是极度渴望活在这种幻想中。浪漫期的人渴望找到某个特殊的人,解除生活中所有的失望与不安。
如果在关系中不愿放弃完美的浪漫梦想,就会常常在潜意识中把未得满足的希望和欲望加在伴侣身上,期望关系能解决所有问题。
这种人会一直不快乐,除非能接受自己要为生活负责的想法,因为没有任何别的人能为他解决存在的基本问题。
当人更彻底地了解自己时,通常较能做好心理准备来经历分离和孤独的痛苦:放弃浪漫,进入现实生活。
在高品质的关系中,没有妥协和忍让
一般说来,我们的文化希望关系中的人能相互妥协,各自放弃一些东西,以找出共通的立场。
为了学习越来越亲近,各人要说明自己的欲望和意图,同时不将之放弃。如果一方被问到:"你愿意放弃什么来维系关系?"充满生命活力的回答是:"什么也不放弃,我要的是关系,不是妥协。"
03
亲密关系里
非暴力沟通,可避免很多矛盾
很多不幸的婚姻,都是从琐碎的抱怨进入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的僵局,最后只剩彼此伤害。
向对方表达情感在亲密关系里非常重要,要让对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在意什么,排斥什么。
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在《非暴力沟通》里为我们介绍了一种聆听和沟通方式,在交流过程中,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,减少争辩和对抗,培养彼此的尊重与爱,体会他人的感受,多多理解,用爱的语言去进行沟通。
卢森堡博士指出,良好的沟通涵盖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四个要素,总结为一个万能句式:我观察到+我感觉+是因为+我请求=非暴力沟通。
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温和地和对方沟通,真诚地表达,会收到真诚地爱。任何一段亲密关系,最重要的始终是非暴力沟通。
希望我们都能带着爱与理解,好好珍惜身边的人,用心经营亲密关系。
图片来源:电影《爱在黎明破晓前》三部曲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